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123篇
  免费   9961篇
  国内免费   5874篇
耳鼻咽喉   874篇
儿科学   1115篇
妇产科学   672篇
基础医学   7652篇
口腔科学   1509篇
临床医学   11058篇
内科学   10034篇
皮肤病学   851篇
神经病学   3329篇
特种医学   36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2篇
外科学   9056篇
综合类   21283篇
现状与发展   20篇
一般理论   6篇
预防医学   8506篇
眼科学   1774篇
药学   10346篇
  113篇
中国医学   7322篇
肿瘤学   5757篇
  2024年   187篇
  2023年   1361篇
  2022年   2781篇
  2021年   4279篇
  2020年   3843篇
  2019年   2541篇
  2018年   2766篇
  2017年   2905篇
  2016年   2580篇
  2015年   4206篇
  2014年   5272篇
  2013年   5614篇
  2012年   8362篇
  2011年   8758篇
  2010年   6811篇
  2009年   5769篇
  2008年   6213篇
  2007年   6095篇
  2006年   5223篇
  2005年   4394篇
  2004年   2920篇
  2003年   2574篇
  2002年   2043篇
  2001年   1686篇
  2000年   1377篇
  1999年   1041篇
  1998年   479篇
  1997年   466篇
  1996年   385篇
  1995年   321篇
  1994年   296篇
  1993年   178篇
  1992年   188篇
  1991年   164篇
  1990年   154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113篇
  1987年   103篇
  1986年   94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16篇
  1974年   9篇
  1973年   8篇
  196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91.
神经节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交感神经节细胞的良性肿瘤,常发生于后纵隔、腹膜后、肾上腺髓质。椎管内神经节细胞瘤临床上较为罕见,好发于颈椎和胸腰椎,以手术治疗为主。河北省沧州市人民院收治1例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患者,术前行胸椎核磁检查,手术行后正中入路肿瘤全切术,经病理诊断为位于胸3~4左侧椎间孔区、椎管内的神经节细胞瘤,HE染色可见基质内散在生长的成熟的神经节细胞,无核分裂像。术后3个月复查未见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92.
目前,我国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居世界第一。研究发现运动处方是提高癌症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和生命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减轻癌症及其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但目前我国缺乏癌症患者的运动指南及运动处方,导致医护人员和患者在选择运动时受到一定的限制。基于此,本文对运动处方定义、运动在癌症治疗和预后中的重要作用及癌症患者运动处方制定与指南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癌症患者运动处方研究与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研究碘乙酸钠诱导的大鼠膝骨关节炎(KOA)模型肠道菌群变化情况,探究肠道菌群与KOA的潜在联系。方法:将SPF级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和KOA组,通过膝关节局部注射碘乙酸钠制造大鼠KOA模型。通过16SrDNA检测大鼠粪便中的肠道菌群变化情况,蛋白印记法检测结肠组织中NF-κB和TNF-α蛋白表达,RT-qPCR检测结肠组织中Caspase-1和IL-1β基因表达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肠黏膜通透性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关节滑膜和软骨组织的病理变化情况。ELISA检测血液上清中LBP,IL-1β,TNF-α及IL-10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从KOA组中筛选出明显变化的肠道菌群,以Akkermansia和疣微菌门变化最为显著,结肠黏膜通透性增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及TNF-α蛋白表达升高,结肠组织中Caspase-1和IL-1β基因表达升高,血液中促炎因子LBP,IL-1β及TNF-α蛋白含量升高,抗炎因子IL-10蛋白含量降低。结论:KOA病理状态下肠道菌群发生变化,结肠炎症反应增强,结肠炎症反应或许在提高全身炎症反应水平、促进与肠道菌群相关的KOA的病理进程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不同时点电针对直肠癌开腹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40例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性开腹手术而住院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60例。A组设为空白对照组,B组于手术前1 d、C组于手术前1 d和麻醉诱导前30 min、D组分别于手术前1 d、麻醉诱导前30 min及手术后1 d行电针。分别于手术前1 d电针前(T1)、麻醉诱导前电针前(T2)、术毕(T3)和手术后1 d电针后(T4)4个时间采集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用Sysmex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进行计数;ELISA检测急性期C反应蛋白(CRP)与热反应蛋白70(HSP70)以及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干扰素(IFN-g)、白介素4(IL-4)水平,并计算IFN-g与IL-4比值;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8的细胞含量并计算两者比值。结果HSP70与CRP水平、白细胞数与中性粒细胞数、IL-4与IL-6水平变化趋势均一致,4组T1、T2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T3和T4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T3和T4时间显著低于A组与B组(P<0.05);D组T4时间显著低于C组(P<0.05);4组T2时间与T1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间高于T2时间(P<0.05),T4时间低于T3时间(P<0.05)。IFN-g变化不显著(P>0.05),IFN-g/IL-4、CD4/CD8变化趋势与以上相反。结论电针术前使用对直肠癌患者无显著疗效,但能够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和免疫抑制,并且随着电针次数的合理增加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6.
生物样本包含丰富的遗传、疾病特征和治疗效果等信息,且具有不可再生性,规范保存和使用生物样本已成为肿瘤诊治与研究领域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生物样本库发展现状的概述,提出建设我国肿瘤生物样本库的思考。  相似文献   
97.
曹晓波  董虹华  毛晓红 《新中医》2020,52(13):49-51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丸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6例习惯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地屈孕酮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补中益气丸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比较2组免疫功能指标、性激素水平、总有效率及足月分娩率。结果: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4 (IL-4)、孕激素、雌激素水平均升高(P0.05),2组干扰素-γ(IFN-γ)、IFN-γ/IL-4均下降(P0.05)。观察组IL-4、孕激素、雌激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IFN-γ、IFN-γ/IL-4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足月分娩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丸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习惯性流产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及性激素水平,提高足月分娩率。  相似文献   
9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癌前病变和部分良性疾病的标准术式。PD手术切除范围广,吻合口多,手术并发症较多。近年来,PD手术死亡率已经由最初的大于50%下降到目前的小于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下降。PD术后主要并发症有胰瘘、出血、腹腔感染、胆瘘、乳糜瘘、术后胃排空障碍等。其中,胰瘘是导致PD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就影响PD术后胰瘘的全身因素、局部因素和手术相关因素进行综述,为降低PD术后胰瘘发生率提供临床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9.
基于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用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菊  崔瑛  白明学  张红伟  金云隆  吕鹏 《中草药》2020,51(4):860-865
武汉市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引起了国内外高度关注。WHO宣布将COVID-19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重大疫情,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开展中医药预防治疗COVID-19用药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中医药诊疗方向及抗病毒中药、经典名方、中成药用药要点,以期能为医疗机构COVID-19诊疗以及药物合理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0.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safety, and prognostic factors of drug-eluting beads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DEB-TACE) in treating Chinese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 A total of 367 liver cancer patients from 24 medical centers were consecutively enrolled in this multiple-cente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cluding 275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cases, 37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 cases, and 55 secondary liver cancer cases. All the patients received CalliSpheres® DEB-TACE treatment. Treatment response, overall survival (OS), change of liver function, and adverse events (AEs) were assessed. DEB-TACE treatment achieved 19.9% complete response (CR) and 79.6%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 with mean OS of 384 days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375–393 days]. CR and ORR were both higher in HCC patients compared with primary ICC patients and secondary liver cancer patients, while no difference was discovered in OS. Portal vein invasion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R, while portal vein invasion, previous conventional TACE (cTACE) treatment, and abnormal blood creatinine (BCr)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ORR. In addition, largest nodule size 5.0 cm, abnormal albumin (ALB), and abnormal total bilirubin (TBIL) independently correlated with unfavorable OS. Most liver function indexes were recovered to baseline levels at 1–3 months after DEB-TACE. Common AEs were pain, fever, vomiting, and nausea; most of them were at mild grade. CalliSpheres® DEB-TACE is efficient and well tolerated in Chinese liver cancer patients. Portal vein invasion, previous cTACE treatment, largest nodule size, abnormal BCr, ALB, and TBIL correlate with worse prognosis independent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